作为我国传统优势产业,罐头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面对国内外市场的风云变幻与消费需求的日新月异,从山东平邑打造罐头产业集群,到浙江升级“智造”生产线,再到厦门银鹭的需求导向型创新,国内罐头产业正告别旧模式,以科技为桨,以品质为帆,破浪前行。近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罐头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来自地方政府、行业组织及企业代表围绕“‘三驾马车’形成合力 扎实推进罐头行业‘十五五’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展开深入对话。
产业集群驱动
经过40多年的深耕,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已将罐头产业打造成特色鲜明的地域名片和经济支柱。这里形成了以罐头加工为核心,集种植养殖、印铁制罐、包装印刷、冷链物流于一体的省级产业集群,构建起强大的产业生态。
平邑县副县长尹传亮表示,近年来,平邑县罐头产业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市场环境,以科技手段强化自身,努力化解不利因素,变挑战为机遇,调整产业结构,从高速增长阶段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成绩显著。目前,平邑县罐头生产及配套企业120家,其中罐头食品生产企业68家,规模以上企业37家,罐头生产总量达130万吨,占全国总量近20%,产值120亿元;产品远销美国、德国、俄罗斯、日本、新西兰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我国罐头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同时,平邑县积极推行规范化管理,建立并完善了严格的质量管理控制体系,产品检验检测和溯源体系日趋完善。
尹传亮指出,近年来,平邑罐头产业规模逐年提升,产业链逐渐完善,直接带动了地区经济稳步发展,有力推进了乡村振兴。未来,平邑县将坚持走全产业链发展道路,聚焦招大引强、龙头培育、科技创新、品牌建设,持续提升平邑罐头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罐头产业向集群化、规模化、多样化、品牌化发展。
技术创新引领
浙江作为罐头生产大省,产品遍布美国、日本、欧洲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浙江罐头生产企业正通过“硬核”技术创新,重塑生产模式。
“自动化生产、智能化制造已成为罐头行业发展的趋势。”浙江省罐头行业协会秘书长李飞表示,近年来,浙江罐头生产企业在生产技术和加工工艺上不断钻研与创新,推动罐头产业发展。在生产技术方面,浙江省台州市水果罐头生产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发出适合柑橘的自动去皮设备。“在柑橘分瓣等加工工序上,10年前,生产2万吨橘子罐头需要4000名工人;而现在,同样的生产天数,只需2000名工人就可以生产3万吨橘子罐头。”李飞如是说。
李飞强调,依靠技术创新提升生产效率,是罐头企业应对成本上涨、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未来,浙江罐头产业将继续在“智造”道路上探索,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多元化的市场机遇。
厦门银鹭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中平表示,粥类罐头是国内罐头行业中工业化、标准化、智能化程度较高的品类之一。公司的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在规模化、自动化生产上的前瞻性布局。
“市场环境已从‘生产导向’转变为‘需求导向’,未来发展必须根植于对消费需求的精准洞察。”吴中平指出,要以消费需求为中心,在传承地方特色与传统风味的基础上,通过根本性的创新与品质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未来,罐头企业应持续加大在研发端的投入,通过布局功能性营养食品、绿色低碳包装等前沿领域,推动产品从“便捷饱腹”向“健康营养”升级,满足新时代消费者对美味、健康、环保的综合需求,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协同推动企业“出海”
福建省漳州市是享誉全国的“中国罐头之都”,数据显示,今年1—6月,福建省共出口罐头13.1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漳州市出口罐头6.4亿元,占同期全省罐头出口值的48.6%。
“漳州市罐头产业根基深厚,但随着全球食品安全标准的持续升级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不断加码,主要进口国对食品安全、环保性能的要求日益严苛,形成了新的非关税壁垒。”漳州市罐头食品商会秘书长陈俊兴表示。
“漳州市罐头食品出口企业正面临着信息不对称、转化能力不足和应对成本高等多重挑战。”陈俊兴表示,若企业单打独斗,容易错失市场良机,商会充分发挥“桥梁”作用,融合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等各方资源,形成了“关地产学研”一体化的协同工作机制,为企业提供集中的技术信息、标准解读与应对策略支持,助力企业“出海”。
详见《中国食品报》(2025年9月3日1版)
排版、美编:林倩
审核:欧阳美华